AASLD中国之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楚慧款博士口头报告喜获AASLD基金会资助

2019/11/11 16:02:09 国际肝病网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及肝衰竭已成为越来越严峻的全球问题。因此,探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肠道细菌与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文章较多,但是对肠道含量相对较少的真菌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相对较少。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楚慧款博士在AASLD做了大会发言,首次显示了白色念珠菌及其毒素念珠菌溶素在酒精性肝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该项研究被评为授予“AASLD Foundation Abstract Award”。
 
该项研究对91例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样品分析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真菌菌群失衡情况,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真菌含量明显高于酒精使用疾患病人及健康人,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其含量相当于酒精使用疾患者的约50万倍。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过程由细胞延长程度基因,即ECE1(extent of cell elongation)基因,所调控,该基因编码一种溶细胞毒素-念珠菌溶素(Candidalysin)。
 
对粪便进行培养发现,约30%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粪便中存在ECE1。此外,该毒素基因还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死亡率相关,ECE1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ECE1阴性的患者。对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Candidalysin可以加重酒精食物模型小鼠的肝损伤,提高死亡率。对机制研究发现,Candidalysin不损伤肠上皮细胞或增加肠道通透性,但是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
 
该研究成果首次显示了白色念珠菌及其毒素念珠菌溶素在酒精性肝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楚慧款博士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联合培养,通讯作者为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Bernd Schnabl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教授及杨玲教授对课题的形成及实施给以大力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