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特约点评丨韩涛教授:白蛋白能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

2018/4/12 17:57:18 国际肝病网

编者按:201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上,来自印度的V. Arora等学者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补充白蛋白是否能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因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摘要号:PS-073)。《国际肝病》第一时间邀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韩涛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
 
白蛋白已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的治疗,既往的研究已经表明白蛋白可预防大量放腹水之后出现的循环功能障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所致肾损伤,联合血管收缩剂可治疗肝肾综合征。
 
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每次超过5升)不仅引起肝硬化患者的循环功能障碍,而且与肝性脑病、低钠血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大量放腹水(每次超过5升)时,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建议给予白蛋白(每放1升腹水,应用6~8克白蛋白)。
 
与一般失代偿肝硬化相比,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较高的门静脉压力和心脏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因此,即使是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也可能会加重循环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这一特殊类型患者放腹水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如何诊治尚缺乏数据,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是否需要给予白蛋白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概述:
 
在2018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上,来自印度的V. Arora等学者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补充白蛋白是否能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因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
 
59例行腹腔穿刺放中等量腹水(小于5升)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输入白蛋白(8克/升,30例),另一组不给予白蛋白(29例)。
 
结果发现:与不补充白蛋白组相比,输白蛋白组不仅腹腔穿刺放腹水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62% vs 26%,P =0.002),而且肝性脑病(24% vs 6.7%,P =0.06)、低钠血症(62% vs 30%,P=0.05)和急性肾损伤(36% vs 11%,P= 0.001)的发生率降低。
 
不补充白蛋白组患者的血浆肾素、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水平增加。单因素分析发现第6天发生腹腔穿刺放腹水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与基线门静脉压力梯度、第3天血浆肾素活性和没有输入白蛋白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不补充白蛋白密切相关(OR 11.66,95% CI 2.43~55.83,P=0.002)。无白蛋白输入组的病死率明显增加(73% vs 26%,P=0.03)。
 
上述结果表明:无白蛋白输入组即使放腹水小于5升,仍会导致62%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放腹水相关的循环功能障碍,并增加相关并发症与病死率。因此,研究者建议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即使放小于5升的中等量腹水也应给予白蛋白。
 
点评:
 
白蛋白是调节体液分布的主要成分,约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0%~80%,近年来研究表明白蛋白除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可以结合许多疏水性内源性分子和外源性分子,参与物质的转运与解毒功能、免疫调节作用,白蛋白还可通过与血浆中前列腺素E2结合改善巨噬细胞的促炎能力和杀菌能力等。
 
总之,白蛋白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防治中发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当然,目前的研究仅是初步的探索,且病例数相对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