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中国之声]谢青教授团队聚焦多领域热点,多项研究成果发布,两项研究做大会发言交流

2017/4/27 18:03:54 国际肝病网

谢青教授在大会现场

编者按:在第52届EASL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团队聚焦多个领域热点,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细菌感染以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等四个方向分别做了成果交流,其中两项研究作为大会发言交流 (大会摘要号:PS-012、PS-026),两项研究作为壁报展示交流 (FRI-433、 SAT-504)。团队两名年轻医生获得大会青年学者全额奖 (Young investigator full bursary),代表团队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和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死亡两大热点问题做大会发言,受到参会专家密切关注。
 
谢青教授指出,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 是一种以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高死亡风险为特点的致命性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随着近年来各大肝病协会攻关小组,包括欧洲地区的EF-CLIF、北美地区的NACSELD、亚太地区的AARC、以及中国地区的“十二五”、“十三五”攻关课题等的共同努力下,学界对ACLF的认识正在飞速进展。

谢青教授团队针对肝细胞死亡和细菌感染在ACLF中的作用做了总结汇报。第一项研究利用无创的肝细胞死亡评估手段(血清M65和M30)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入院基线高水平的肝细胞死亡与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M65和M30的入院评估有助于预测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进展为ACLF的风险和不良预后的发生。第二项研究是由瑞金医院感染科和仁济医院消化科合作的两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针对5年来两家医院乙肝相关的肝硬化急性失代偿住院人群,探讨了细菌感染在病程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乙肝相关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细菌感染是ACLF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也是ACLF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风险因素。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方面,谢青教授指出,以往NAFLD主要受欧美国家重视,然而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逐步升高,已然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本次大会发布了多项新药的2期,3期临床试验结果,成果喜人。同时许多临床前研究也在大会进行发言交流,其中就包括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针对蛋白质类泛素化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作用进行了体内外实验探索,研究提示,在NAFLD发病过程中SENP3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在肝细胞脂代谢调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会中得到热烈讨论。相关的结果将在后续的肝脏靶向敲除SENP3小鼠模型中进一步探索,有望为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为后续新药研发提供潜在靶点。
 
今年是WHO设立“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宏伟目标的第二年,各大协会携手共进。谢青教授总结道,本届EASL大会,WHO发布了最新的Global Hepatitis Report,这些数据为消除肝炎任务设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基线值,同时也具化了挑战性。根据乙肝方面的最新数据,乙肝病毒的全球流行率约为3.5%, 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然而其中只有2300万的病人获得诊断,仅有170万人接受了治疗,人群的筛查和治疗任务十分艰巨。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患者其慢性乙肝感染虽然得到了确诊,但在进一步需要使用肝脏穿刺检查进行抗病毒治疗评估时对有创的穿刺术产生畏惧,往往选择随访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本次大会,谢青团队针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做出了新的探索,该研究针对antiviral-naive的慢性乙肝感染患者,构建了基于肝硬度和血清指标的联合诊断模型,该模型在评估肝内显著性肝纤维时,可减少65%左右的患者免受肝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