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访谈]黄丽虹教授: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抗病治疗后的肝癌风险

2016/4/29 11:55:14 国际肝病网

——香港中文大学黄丽虹(Grace Wong)教授访谈
 
  编者按:2016年4月13~17日,第51届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15日举行的病毒性肝炎分会上,我国香港中文大学新界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黄丽虹教授现场报告了一项关于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者肝癌风险的回顾性研究(大会摘要号:PS052),引人关注。会后,《国际肝病》邀请黄丽虹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CHB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因素
 
  CHB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因素中,肝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患者年龄、男性、肝功能状况(黄疸、低白蛋白等)以及HBV病毒载量等。
 
  长期抗病毒治疗仍发生肝癌的原因
 
  临床上,为了评估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癌发生的影响,我们回顾性比较了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和没有治疗的CHB患者之间发生肝癌的情况,结果发现在最初的抗病毒治疗的两年中,两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后期发生肝癌的患者可能在早期已经有肝细胞的恶变,可能由于病灶小而没有及时发现;第二,患者长期的肝硬化可导致肝细胞基因的突变,尽管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功能,但是已发生突变的肝细胞仍有很高的致癌风险。
 
  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是关键
 
  因此,尽管临床上CHB患者通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甚至成功停药,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新版指南中推荐每6个月进行肝脏B超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以尽早发现肝癌,及早进行治疗。
 
  原文链接: Grace L.-H. Wong, Yee-Kit Tse, Vincent Wong, et al. Incidences of All Malignanc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Receiving Long-Term Oral Nucleos(t)ide Analogue Treatment – A Study of 45,299 Subjects. Abstract number: PS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