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LD访谈]于岩岩教授:应鼓励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

2015/9/24 17:27:39 国际肝病网
  “第七届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APALD)年会”于2015年9月18~20日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岩岩教授就APALD年会的筹备工作、参会人员和大会亮点,以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等话题接受了《国际肝病》的专访。
  《国际肝病》:请您给我们介绍下第七届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年会的筹备情况和参会人员情况?
  于岩岩教授:我很荣幸作为联盟会议的秘书长来筹备此次APALD年会。本届年会主题是针对各种类型的肝病诊疗技术的研讨学习。会议收集的稿件及邀请的演讲者也都是围绕肝病话题进行准备。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联盟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全球肝病专家的积极参与。
  有近千名医生报到登记,包括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等多个资历层次的医生。另外,从国际化角度来看,有来自泰国、印度、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医生参与了此次会议。虽然大会名称为“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年会”,但是更类似于国际性的学术盛会。
  《国际肝病》:此次大会议程包含哪些环节?有哪些亮点?
  于岩岩教授:首先,大会设置了继续教育专题。对中青年医生而言,可以通过继续教育项目获得更多新的临床信息来充实技能与知识。其次,会议邀请了一些国内外肝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了内容丰富的大会报告。同时,我们还从投稿中遴选出了15名医生来进行大会口头发言。
  此次大会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病。涉及了HCV、HBV的流行病学现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包括了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专题。除病毒引起的肝病外,还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内的其他类型肝病进行了学习交流。此外,会议也对重型肝炎及肝细胞癌(HCC)的诊治进行了探讨。
  本次大会由亚太肝病联盟主办,除邀请多地区的专家进行最新学术交流(如对亚太及WHO乙肝指南的解读)外,会议还启动了“千县万医培训”项目及医疗多媒体应用推广。通过联盟的这类活动将最新的知识传递到县级医院医生,使他们可以更及时地获得肝病治疗信息,从而使患者从医生的诊断及治疗中取得更大的获益。
  《国际肝病》:乙肝肝硬化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请问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后是否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于岩岩教授:对HBV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及HCC。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即使已进展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仍可让患者获益。具体表现为病毒载量下降、炎症减轻,甚至肝脏组织病理学上也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不同程度的改善,失代偿的表现减少。因此,即使患者已经进展到肝硬化,也应该很明确地建议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越早越好。肝硬化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无论患者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达到使患者保持目前阶段甚至逆转肝硬化进展的治疗目的。
  《国际肝病》:乙肝抗病毒治疗对抗纤维化和肝硬化有何影响?
  于岩岩教授: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当CHB患者已存在肝纤维化时,抗病毒治疗与否的临床结局是有差异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减缓肝纤维及肝硬化的进展,减少失代偿及HCC的发生。当患者已有纤维化及肝硬化时,也同样需要抗病毒治疗。治疗早期能观察到如HBV DNA载量降低及ALT复常等指标改变,同时也需要长时间治疗来达到纤维化逆转及肝硬化部分程度逆转。
  《国际肝病》:不同类型的核苷酸类似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是否相同?在临床中您如何为肝硬化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
  于岩岩教授: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作用,可表现为病毒载量下降、ALT复常及肝脏组织学改善等。但是对不同种类的核苷(酸)类似物的对比研究发现,药物的疗效是存在差别的。如,恩替卡韦(ETV)治疗1年后HBV DNA检测不到的比率显著高于使用拉米夫定(LAM)的患者;使用ETV的患者ALT复常率也要高于使用LAM的患者;在耐药方面,应用ETV后1年或6年耐药率也显著低于使用LAM的患者。当患者已经存在肝炎肝硬化时,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治疗,因此选择低耐药率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对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首选抗病毒疗效好且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密切的监测,不仅监测疗效也要监测耐药及其他不良反应。这样才能通过治疗让患者长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