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F2015]直击丙型肝炎治疗模式的转变:台湾观点

2015/2/15 11:02:17 国际肝病网

  《国际肝病》:台湾目前丙型肝炎治疗的方案是什么?
 
  高嘉宏教授:台湾的乙型肝炎患病率很高,丙型肝炎也较高。较早的数据显示,台湾成人抗-HCV的阳性率为4.4%,由此估计的全台湾的HCV感染者为60万。在台湾,我们很早就开始了丙型肝炎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就开始用普通IFN治疗丙型肝炎,之后我们开展过IFN+RBV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联合RBV的治疗效果更好。目前,我们应用的治疗方案为PEG-IFN+RBV。
  台湾的健康保险从2003年开始支付丙型肝炎的治疗费用。在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我们遵循应答指导治疗原则。例如,基因1型HCV感染者在治疗第4周时,如果病毒已经检测不到,我们就会采用24周的疗程;如果患者治疗第4周时,病毒仍可检测到,而12周时病毒检测不到,我们会建议患者接受48周治疗。对于基因2型,我们也是采用相同的原则,只是较基因1型的疗程更短,例如第4周病毒检测不到,有一些医生会建议患者12~16周的疗程。
  台湾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RBV治疗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率为75%~80%,基因2型患者的SVR率可以达到90%。
 
  《国际肝病》:台湾的临床医生是否严格按照应答指导的治疗原则?
 
  高嘉宏教授:在台湾,98%的患者都有健康保险。临床医生会严格按照健康保险的规定应用药物,如果医生没有按照规定用药,健康保险系统将不会支付违规使用的药物费用,甚至医生可能会受到惩罚。所以,台湾的医生都是按照应答指导治疗的原则来治疗丙型肝炎患者。
 
  《国际肝病》:大量新型抗HCV药物在欧美上市,台湾是否已有新药物上市?已经开展了哪些新型药物的临床研究?
 
  高嘉宏教授: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telaprivir和boceprevir已在台湾上市。这两种新的药物必须与PEG-IFN+RBV联合应用,目前还未进入台湾的健康保险支付范围,价格相对昂贵,而且还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接受度不高,使用还不普遍。台湾肝病界正在尝试无干扰素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最近几年我们对十多种新的治疗方案开展了临床试验,其中一些为全球性的临床试验,一些为区域性临床试验。试验药物包括sofosbuvir、ledipasvir、daclatasvir、paritaprevir/r-ombitasvir+dasabuvir等。
 
  《国际肝病》:新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价格问题,在台湾,药物价格是否影响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新的治疗?
 
  高嘉宏教授:价格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一个药物即使疗效很好,如果药价比天还高的时候,通常没有患者能支付地起,唯一的办法是能进入到保险支付系统中。对患者而言,如果药物能够纳入到保险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福音。台湾的健康保险系统特别关注药物的价格,如果这些新型药物想要进入台湾的保险系统,大幅降价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亚太地区大部分区域要面临的相同境遇。我们希望药厂与政府、学界能够共同努力来寻找到较好的价格协商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治疗更多的患者来实现无丙型肝炎的目的。